jxf吉祥坊·[中国]官方网站

邮箱登录: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新闻中心成员动态 → 正文
全国劳模|大连造船朱先波:大国重器的钢铁缝纫师
来源:中国jxf吉祥坊集团     日期:2025-05-07    字体:【大】【中】【小】

  从厂房车间到船坞码头,从生产现场到科研一线,他们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工匠精神,助力新人成长,凝聚团队力量,他们就是新时代的榜样。

  渤海湾的晨雾还未散尽,中船集团大连造船的车间已迸溅出蓝色焊花。全国劳动模范、中船集团首席技师朱先波,紧握焊枪,动作精准如外科医生执刀。0.5秒的熔池停留时长,0.5毫米的摆动精度……这些参数通过成千上万次操作转化为他的肌肉记忆。

  从借焊枪练习的保洁工到全国劳模,这条淬火之路,朱先波走了整整30年。

  “既然干了就要干好”

  1995年,刚入职的朱先波由于没有焊接经验,被分配到保洁岗。那年冬天格外冷,海风裹着冰碴,吹得人脸生疼,但朱先波对技术的渴望却如火一般炽热。

  每天凌晨4点,朱先波带着拖把、水桶开始清扫12个卫生区。老工人们发现,这个沉默的少年总在休息时蹲在焊接班窗外,眼睛直勾勾盯着师傅们的手腕动作。3个月后,焊接班班长韩育在废料堆撞见满脸灼痕的“偷艺者”——朱先波用捡来的508根焊条头,在生锈钢板上焊出了首道5厘米焊缝。虽然焊接轨迹歪斜如蚯蚓,但透过砂轮打磨出的银白光带,韩育看到了他的潜力。“这小子是块干焊接的料!”韩育说。

  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。1997年深秋,朱先波在首届“岩谷杯”焊工技能大赛现场完成了人生首次全位焊。当评委用5倍放大镜查验他焊接的试件时,全部达到一级片标准。这个保洁工出身的“黑马”获得第6名的成绩,破格转为大连造船正式工。“既然干了就要干好。”朱先波说。

  “把老师傅的手感变成数据流”

  2018年春,大连市检测中心,20毫米厚的9%镍钢试板正在接受低温液氮性能试验。在试验现场,朱先波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应力曲线。“传统手工焊接的合格率约在85%,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储罐焊缝焊接合格率必须是100%。做低温液氮试验就是为了检测焊缝质量100%合格。”他说。

  为实现焊接合格率和焊接效率双100%,朱先波和团队“请”来“钢铁蜘蛛”——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团队,将研发的无轨导爬行焊接机器人与高效深熔焊结合。不过,起初“钢铁蜘蛛”不愿与高效深熔焊熔合,在曲率复杂的储罐壁上前进半米就会“闹翻车”。朱先波带领团队进行了100多次改进优化,如今“钢铁蜘蛛”搭载新装备可昼夜不停工作,将生产效率提升400%。

  在朱先波创新工作室的展柜里,风沙环境自适应焊枪格外引人注目。这是朱先波的新疆徒弟邵旭鹏的杰作。最初,邵旭鹏连焊把都握不稳,如今已能利用神经网络算法,让焊枪在8级风沙中自动调节气流量。“师傅说,新时代工匠既要有钢铁意志,又要有创新思维。”邵旭鹏说。

  如今,朱先波常受邀去高校或企业演讲。聚光灯下,他展示的通常不是焊枪,而是一个正在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。“jxf吉祥坊·[中国]官方网站在构建焊接知识图谱,把老师傅的手感变成数据流。”朱先波说。在他的电脑里,存储着大量组焊接参数曲线和缺陷样本图谱。这些历经30年岁月采集的数据,为能自主优化工艺的人工智能焊工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  近年来,朱先波带领工作室成员通过“劳模创新工作室”“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”“劳模工匠创新智库”“中工云课堂”等平台教学授课,授课5000余课时,惠及11余万人次,涵盖理论、实操与工匠精神培育。他先后培养了5名全国技术能手、1名中船集团技能带头人,4名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150余名专项焊工以及培养出全国各类焊接技能大赛冠军达13人次,充分展现其卓越的人才培养能力。

  回望过去这段经历,朱先波在焊接技艺上孜孜以求,在细节上如琢如磨,在传承上倾囊相授。在接下来的工作里,他将不忘初心,砥砺奋进,为大连造船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贡献更大的力量。

| 来   源:大连造船
| 责   编:高红梅
| 校   对:方 浩
| 审   核:项 丽/甘丰录